在天文学界有“宇宙爆炸论”的说法,这种说法认为“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。在这个时期里,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,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,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”。这种宇宙大爆炸的理论,跟阴阳五行学说中宇宙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在阴阳五行学说中,宇宙是从一个“鸡蛋”逐渐演化成目前的样子。那么,这颗“鸡蛋”是如何演化成目前的宇宙状态的呢?“昔二气未分,螟涬鸿蒙,未有成形,天地日月未具,状如鸡子,混沌玄黄”,这里的“鸡子”就是“鸡蛋”。古人认为,宇宙最初象一颗鸡蛋,里面混沌一片,什么也看不见——显然这个鸡蛋是个搅浑了的鸡蛋,分不清蛋白和蛋黄的。

五行的产生:

慢慢的,这个鸡蛋就发生了一些变化。什么变化呢?开始有亮光出现了。这个亮光不是电灯发出的光,也不是激光发出的光,是“气光”。这是火气照在水气上发出的幽幽之光。这说明火已经出现了。但是,只要大家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既然是火照在水上,自然水也已经出现了,并且还要比火早,所以“水”是第一个产生的五行,“一气盘中结,于是太易生水”。那么,水是怎么产生的呢?我没查到典籍中是怎么说的,我个人的看法是因为“沉淀”作用。混沌的鸡蛋放久了,所以其他物质开始沉淀,水自然就会被“析出”。而火也是有向上的特性,所以随着水的产生也“冒出”来了。因此水第一个产生,火第二个产生,所以在河洛图中:水为1,火为2,木为3,金为4,土为5。因为水火的出现,宇宙这个“鸡蛋”已经不是以前的混沌状态,而是开始有了生气。这个时候,相对水火的“柔”,稍微有点“质感”的东西就开始产生了,这就是“木”。五行的木,其性要强于水火,但其坚固性显然不如金,所以第三个出现的就是木,于是木数3。木产生以后,更坚硬的金就产生了,所以金数为4。水火木金都产生了,“鸡蛋”里还剩下一些东西,这些东西就变成了土。所以,在五行中土是最后产生的,所以土数5。

天地的产生:

在产生五行的过程中,这个“鸡蛋”也在慢慢变大(类似现在的宇宙大爆炸理论),到后来就变成了现在的宇宙这么大。在变大的过程中,虽然都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东西,但总还是有轻重的区别,于是五行中轻的部分就往上飘,最后变成了天。重的东西往下沉,最后就变成了地。天地就这样分开了。其实,“开天”理论有其不完备的地方,那就是五行有重有轻,自然其中也就有不重不轻的。不重不轻的五行,既不上天也不入地,充满了天地,就变成了“空气”。所以,“空气”也是有五行属性的。这就是中国传统阴阳五行文化的“宇宙起源”理论,这个理论跟天文学界的“宇宙爆炸论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
上一篇: 财丁贵日课

下一篇: 家谱追溯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