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农村,每个乡村都会有一个祖屋,有的叫宗祠。特别是南方地区,宗祠是凝聚宗亲关系的纽带,逢年过节的时候家族宗亲会聚集在宗祠祭祀缅怀祖先,保护家族兴旺。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是非常注重宗亲文化的传承,每年的六月六晒谱节,就是记录本家九族的重大日子。关于这点,农村有句俗语是“人过五代另立坟,屋过三代换新人”。”说到了家族的五代人,还有说到出了五代人之后阴宅的选择问题。并且也说明房屋住了三代人以后可能要重建新屋了。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?说的有道理吗?人过五代另立坟:这句话中我们要重点理解“五代”是什么意思?五代指的是五代人,并且是以父系男宗为记录的。据《尔雅·释亲》“生己者为父母,父之父为祖,祖之父为曾祖,曾祖之父为高祖…”如果以自己为一代的话,往上数四代,即父亲、祖父、曾祖父、高祖父,这样就是以父系社会继承的五代,而正因为有“五代同亲”的说法,人们在传统认识中认为五代之内都是亲戚,而我们平时的走亲,五代之内的红白喜事,婚丧嫁娶等办酒席都是以五服为主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宗亲,老宗亲才是血脉相承的同宗亲人。屋过三代换新人:这里说的房屋在住了几代人之后,受到风吹雨淋或者其它因素影响下,过了三代的房子就要重建了。三代人,自己、父亲、祖父,简单一点说是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,自己、父亲、爷爷,如今四代同堂的家庭非常多,五代同堂的家庭也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