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建王朝,高级官员向皇帝提出退休申请,叫“乞骸骨”。客家有二次葬的风俗叫“洗骸骨”。所以县志-艺文卷有两篇全县秀才“诸生”一起撰写的《洗骸文》。
客家与其他地方的埋葬风俗有很大不同,而且规矩还特别多。客家山区的坟都是埋在山上。“送你上山”在客家人嘴里就是骂人的话。像客家人盖房子一样,先在山坡上挖一个平台,然后在削地竖直的土坎上,挖一个窑洞,大小和进深根据棺材的大小而定。接着要用木材干草把这个窑洞烧透,烧到里面的树根、白蚁、蚯蚓那些东西都烧光,烧到土发红。这样就可以保证窑洞里面一不会崩塌,二不会很快出现白蚁和蚯蚓,三还有个说法——“让祖先住得暖和”。入葬的时候,就把棺材按照头里脚外的方向塞进这个窑洞里。最后再用砖头、石头和着打湿的黄泥封住这个窑洞口。这叫“寄放”。揭阳“半山客”的习俗是,落葬三年不扫墓,三年后挑选“好日子”隆重地祭扫。梅州的习俗是,落葬的第一个农历春节前,挑选一个日子“分年”。就是在祭拜中,拿一把菜刀,在香烛前做一个割断绳索的手势。意思就是说:“阴阳有别,从此以后就你过你的年,我过我的年了!”几年以后,肉身已经腐烂完了,棺材还没有腐烂完的时候。听老人说,最好等八年以上。客家人就要开始二次葬。就是选好一个新的风水宝地,建好墓地。然后再把寄放的棺材挖出来,把骨头捡出来,用酒擦干净,在太阳下晒干。按照打坐的姿势,把骨头放进“金瓮”里。再把金瓮放入新墓地。用刻好的墓碑封闭新墓的窑洞口。然后全部亲戚到场,隆重祭祀,这叫“圆坟”,就是给先人新居入伙。现在推行火化几十年,早就没有洗骨了。以上这些都是听闻,写下来,供后人备查而已。